2017年5月16日 星期二

《音樂開始的地方12th》05/19(五) 20:00,大魚。


「我的綽號是大魚,今年23歲,是一個很慢熟的人,不管到哪裡都需要花上一段時間才能和人熟悉。有些話,和不熟的人不能說,有些話,對熟的人更說不出口的這種時候,我就會想要唱歌,因為唱出心情,比說出心情還要來的不尷尬一萬倍!』

本周將出沒於穆勒的表演者【大魚】,從他在自我介紹中的『一萬倍』,彷彿已經聽到某種激動的語調,我懂我懂,跟陌生人實在很難講話呢!有時候不如直接唱首歌。原本以為大魚大概就是那種內向的;窩在家裡自己唱歌的人,但看到他的表演影片時又會立刻改觀。

日本酒吧【この世の限りcover】


蘭嶼海邊【殘酷月光cover】


究竟是什麼動力能夠讓一個慢熟的人,願意到各種地方給陌生人唱歌?也許大魚一開始在自我介紹時就說得很清楚了,不如唱歌吧!唱出的心情,比說的還來不尷尬一萬倍!

『我有時候會寫歌,但是靈感都是很久很久才來一次,一方面是沒有那麼才華洋溢;一方面是基於對某些事、某些人與某些想法的強烈情感下,才有想把心情唱出來的衝動。我也喜歡唱別人的歌,因為有些話,明明是自己想說的,別人卻幫你說了,人都是一樣,活在相同的血肉之軀裡,因此能感同身受,唱別人的歌,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假裝那是別人的心情,而不是自己的。』


每次在茫茫的徵選信件當中,看到有人願意分享自己的創作曲,都會異常地開心。因為自己也在寫創作,創作的速度也是奇慢無比的人。所以看到有在寫創作的表演者時,都會把自己在擠創作出來時,那種有話想說但又得反覆練習說清楚的經驗與情感,投射在其他創作者身上。不知道大魚是否也有這樣的創作經驗,但能有創作者來穆勒表演真是太好了呢!

『對自己”唱歌給別人聽”這件事的想像是,願意聽的人,可以被我的歌聲療癒或感動,因為唱歌給別人聽,就像是說話給別人聽,若有人因為今天我詮釋的一首歌而感到開心或其他的任何情緒,那就是最棒的事情了。』

看完整封信,可以感受到大魚是個有很多話想說的人,而唱歌則是他最自在的傳達方式。至於當晚會是個怎樣的場子呢?大魚自己的想像,剛好也穆勒這個空間的氣氛十分吻合呢!

『因此我對於在穆勒演出的想像是,我坐在角落的椅子上,對著麥克風,和咖啡廳裡輕聲(或大聲XD)說話的人們,一首又一首唱我想唱的歌,表達我所想表達的,或許不是全場注目的焦點,但願意聽的人就聽,人來來去去,只要我和我的舞台還在那裏就好。當一個在穆勒說故事的人,當一個能夠療癒疲憊心靈的人,是我最想做的事情。』

相信會是個無負擔,但又不會讓各位空手而回的夜晚呢!最後來聽聽大魚寫給蘭嶼的歌【島】,我們星期五晚上八點見!低消入場,歡迎打賞了!


2017年5月10日 星期三

《音樂開始的地方12th》05/12(五) 20:00,莊平。


貝斯、演奏曲、爵士,這是我對這個禮拜駐店樂手­­––莊平,在他徵選信當中得到的第一印象。除了因為活動宣傳照就直接選了一張在河岸留言,帥帥地彈著貝斯的照片。從他的自我介紹當中,也感受到一股對爵士樂的熱愛與投入。

『我是莊平,來自南方,現居西湖,演奏電貝斯與作曲,最常演奏的音樂風格是爵士樂中常見的 Swing、Bebop、Bossa Nova、拉丁、Funk、R&B等。開始學習貝斯至今大約七年半,尤其近幾年致力於研究電貝斯在小編制音樂上的應用以及獨奏上的更多可能性。』

接著來聽聽莊平提供的音樂影片,感覺穩穩的,氣氛讓人放鬆。



對於來穆勒表演的期待,也相當有見解的樂手。

『我相信,爵士樂是一種非常具有相容性的載體,許多種不同的樂器常常都可以在爵士樂之上達到很好的契合;而爵士樂中,即興演奏的部份,更是爵士樂不可分割的概念,即興即是一種對於自由的嚮往與追求。因此我覺得這樣具備多元性以及自由、民主氣息的音樂,很適合在穆勒發生。我對於穆勒的想像,是一種舒適的氛圍,一種與觀眾很親近的空間,一個可以遇見與認識許多不同的人的地方。』

讀完了莊平的徵選信,沒有什麼猶豫,便已經開始期待他來到穆勒表演的夜晚了。「太好了,大家可以聽到一場好聽的演奏會了呢!」我心裡這樣想,就是一場穩穩的、好聽的演奏會吧!


直到我某天在臉書上逛到了莊平的粉絲專頁

2017年4月25日 星期二

《音樂開始的地方11th》04/28(五) 20:00,劉羿萱Emma Liu。



閉上眼睛,讓Emma的聲音在無邊無際的黑暗與無限中震盪迴響。那聲音如此貼近,那聲音好似從自己內心深處響起,給我撫觸,也予我力量。

當我聆聽羿萱的音樂時,他的聲音是那樣讓我感到無比的貼近。好像一種深深的,深深的陪伴。在訴說著自己並不孤單;在訴說著沒有關係,好好休息;在訴說著繼續走吧,有人跟你一起面對承擔。

這是一個,非常能帶給我力量與鼓勵的聲音。

==

2017年4月18日 星期二

《音樂開始的地方11th》04/21(五) 20:00,CL樂團。

chia-wei-liu(@chiawei_liu)分享的貼文 張貼

有在街頭上聽過演出嗎?

在穆勒辦了《音樂開始的地方》之後,不管再忙,經過街頭演出時,我都會停下來,好好地聽一首歌。我特別敬佩每個在街頭演出的音樂人,因為那是一個,更需要力量也更需要勇氣的演出環境與形式。也是一個,更需要專注在自己的音樂上面的表演方式。

而我們往往錯過了那樣認真努力,那樣熱愛音樂,那樣有勇氣的樂手們。

==


CL樂團是兩位上班族因為都對音樂有興趣組成
C跟L是兩位團員英文名稱的字母縮寫
吉他手流加尾因為一直有在玩街頭藝人彈唱
因公司某次活動知道同事Catherine很喜歡唱歌
於是邀請組團,工作之餘會在街頭或百貨演出
希望能透過音樂傳遞快樂的能量給大家



==

CL樂團的吉他手加尾之前有來過穆勒演出,我對他的印象還停留在,一個非常認真而熱情,想唱好一首歌,傳遞給聽者的樂手。(詳見此)

期待再一次在穆勒聽到加尾唱歌,期待著,來到穆勒的人們,或許只是那麼偶然,聽到了一首歌,有個美好而令你留下記憶的夜晚。

4/21,這禮拜五晚上八點。
入場低消,歡迎打賞。

關於《音樂開始的地方》。

《音樂開始的地方》是什麼?偶爾我會想這個問題。當我們在路邊聽到樂手駐唱時,有多少時候我們真的停下來,好好聽完一首歌?而有多少時候,我們就這樣錯過了很好的人、很好的音樂?(我想到了下面這個實驗)


我自己的定義是,一個介於街頭演出與正式售票演出之間的空間。

或許來到這個地方地樂手們不是Joshua Bell,穆勒也並是波士頓歌劇院--我們無法支付樂手們演出費,除了微薄的餐飲招待外,樂手們的收入只能靠現場打賞;我們的環境沒有特別好,來到咖啡館的客人有時確實只是來消費閒聊,沒有專程來聽。

而我們僅僅是希望,開放一個咖啡館的空間與時段,讓樂手們能夠來到這裡,有機會在更好的環境裡有被人聆聽的機會,而所有我們能夠給出的,也僅僅是協助宣傳罷了。

這個計畫持續了四年,累積了近兩百場演出。確實我不知道樂手們來到這裡的感受是什麼?每個禮拜五來到穆勒的客人們感受又是什麼?(有人想要聊聊嗎?)

但是只要有人願意繼續來唱,只要還有一個人在現場聽,我們就會繼續辦下去。



2017年4月8日 星期六

《音樂開始的地方11th》04/14(五) 20:00,惟喬X阿福,三味線!



Yes,惟喬和阿福又要再來到穆勒了!超愛聽他們的彈奏!聽他們彈三味線,就是一個字,爽。聽他們談三味線,又是一番引人入勝的愉悅感受。

這是一種令人精神為之一振,不跟你囉嗦,乾脆俐落的樂器,明確勁道的音色,讓彈奏的人絕對無法打馬虎眼,敷衍交差了事。我喜歡這樣的明快,一翻兩瞪眼的音樂呈現,更愛他們兩人爽朗的個性。

來聽聽他們的自我介紹:
==

2017年4月5日 星期三

《音樂開始的地方11th》04/07(五) 20:00,于惟淨 Fay。

我喜歡像這樣每週聽著不同樂手的音樂,去細細地感受他們,再把他們的人,他們的音樂介紹給大家。大部分的時候,在演出前其實我都還沒有見過樂手們。但是有趣的是,音樂會傳遞出很多很多的訊息,告訴我他們的特質是甚麼,他們是怎麼樣的人?


我聽到的Fay,是一個溫柔而細緻的人。認真而仔細,又透露出一些開朗而不怕挫折的氣質。或許他的音樂,不會讓人一口氣就印象深刻,但你卻可以非常舒服地聆聽,反覆又反覆--那對我來說,是一種非常讓人舒服的陪伴。

來聽聽Fay的自我介紹:
==